大力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地理信息人才

2022-03-31

人才强国战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战略之一。2021年9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致贺信指出,当前,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亟需一大批地理信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现状

  
我国已成为地理信息高等教育大国但仍存在不足

  
21世纪以来,我国地理信息领域进入了蓬勃发展、转型升级的新局面,为国家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地理信息产业方面,产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在地理信息教育方面,目前国内开设地理信息类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有280多所,具有测绘地理信息类硕士点的院校60多所,具有测绘地理信息类博士点的院校19所;在地理信息人才培养方面,每年培养的地理信息类本硕博人才约4万多人、测绘职业技术工人约2万多人。

  
科学合理的地理信息高等教育格局和科研格局是建设地理信息人才强国的重要基础。我国是全世界开展地理信息类高等教育高校数最多的国家,培养的地理信息类本硕博人数最多,从事地理信息类高等教育的教师数最多,已经成为地理信息高等教育大国。“十三五”期间,我国从事地理信息类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支持,可以积极开展相关的前沿探索性研究。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包括:地理信息高等教育和地理信息科研都具有区域不平衡性、关键技术和软件方面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原创性成果不多、地理信息类国产软件的市场占有率不高等。

  
目标

  
构建科学合理的地理信息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地理信息人才是我国地理信息强国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发展地理信息强国人才战略必须对地理信息人才的创新能力与素质提出一套体系完善的要求。其中,地理信息科技领军人才要具有服务国家发展的战略思维、创造性的思维与想象能力、深厚的专业造诣和前瞻性眼光、卓越的领导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国际学术交流视野;地理信息工程技术人才要具有系统的地理大数据空间思维能力、独立获取地理信息学科知识的能力、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地理信息工程应用人才要具有基本操作技能和基础应用能力、具备不同行业学科交叉知识以实现应用创新。地理信息人才的素质要求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养素质、科研探索素质等。

  
地理信息强国人才战略需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研究与解决地理信息理论科学和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需要优化我国地理信息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地理信息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多层级人才计划支撑、多渠道科技计划培养、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多元化国际合作培养、多学科协同创新培养。

  
我国地理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全方位高等教育培养、多样化课程教学模式、多种类学科竞赛锻炼、多形式国际合作交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我国地理信息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则注重校企联合、产教融合,强调实践、实习和实训。

  
国内外地理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各有优缺点。

  
其中,国外地理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包括:较强的国际视野,高水平跨学科国际合作较多;研究远景宏大,部分前沿科学方向优势突出;大部分研究具有长期性、非功利性、多样性和前沿探索性;有较多人性化支持,科研上赋予较多自由空间;先进的科研资源、灵活的教育体制和进修学习政策。其劣势包括:奉行高学费精英教育模式;部分学校政治化程度严重;除世界知名大学外,仍有不少私立大学的入学门槛较低。

  
国内地理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包括:院士领航,把握地理信息产业研发方向;国家大力资助,拥有充足的研发资金支持;重视产学研一体化结合,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制化研究体系;科研工作硬件条件优越。劣势包括: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与数据共享不足、交叉学科的前沿探索性研究不足、学术界与产业界人才流动机制不够灵活。

  
我国在发挥地理信息人才培养模式优点的同时,应积极学习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从而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地理信息人才培养模式。

  
建议

  
提升地理信息教育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

  
基于以上对我国地理信息强国人才战略背景与内容的分析,以及对地理信息人才创新能力与素质要求、地理信息高等教育与科研格局、我国地理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及国内外优劣势的比较分析,笔者提出以下5条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地理信息教育,建成地理信息高等教育强国。我国的地理信息高等教育呈蓬勃发展趋势。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地理信息高等教育大国,但还不是地理信息高等教育强国。地理信息类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大、人才缺口大,地理信息类人才的培养将成为影响地理信息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地理信息高水平教育,以建成地理信息高等教育强国。

  
第二,强化地理信息国际办学,打造国际化教育科研新高地。地理信息国际化办学是地理信息强国的重要基础。笔者建议,通过强化地理信息国际办学、打造国际化教育科研新高地,对比荷兰的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观测学院(ITC),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理信息国际教育与科研中心。

  
第三,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促进人才队伍良性有序发展。笔者建议,通过深化我国的科研评价制度改革,支持优秀的科研人员潜心研究、专心研究;统筹发展各类地理信息人才队伍,促进人才队伍良性有序发展。

  
第四,立足智能化测绘新时代,产出自主高水平原创性成果。笔者建议,立足智能化测绘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大地理信息科研投入、鼓励自由探索,积极支持科研人员产出高水平自主原创性成果,继续大力支持国产化地理信息类软件产品研发、努力提升市场占有率,并积极向国外市场推广。

  
第五,强化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优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首要任务。笔者建议,通过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深度合作,以市场化的方式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创新链的整体效能,从而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经费投入结构,提高科研经费投入,确保“产学研用”深入融合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上一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规范测绘资质审批程序 确保审批权限接住管好

下一篇:时空大数据:地理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必由之路